close

很久以前,我不喜歡小說,而是漫畫,因為小說字很多,而漫畫卻有圖可看,何樂而不為?

後來有一段時間,我很無聊,想找些故事看,像是劍與魔法、武俠、神鬼之類的內容,漫畫雖然有許多這樣的題材,奈何進度慢,更重要的是--我沒錢看。所以我找上了小說。

我試著去看古典文學,聊齋、封神榜,這類故事應該符合我的要求。試了幾天後,我放棄了。文言或半文言的內容看得太吃力,而且花了那麼多時間居然只看了前面的鋪陳,要看完得何年何月?

古典文學被我打入冷宫,我很自然地找上現代文學,只是,在那個區域翻了多排書架,一堆富有文采的散文、雜記,卻沒一本是我想看的類型。我茫然了,童話、神話比比皆是的題材是有那麼稀有嗎?最後我將搜索範圍擴大到整個圖書館,才終於得償所願。

那時我找到的書叫「地海巫師」,是一部外文翻譯小說。這是「地海」系列作的第一部,那當時它的最後一部還沒被改編成動畫,而我對此書也一無所知,但是最後我成功看完了,這要感謝之前有如摧殘般的找書經歷,讓我有了足夠耐心讀完前面的鋪陳。

這本書並不像現在大部分的網路小說一樣快節奏,在當時甚至更早以前,「故事」往往充滿大篇幅的描述,我一開始也不明白,為何他要去寫外面有哪些樹、其他人穿什麼衣服甚至桌上擺了什麼、早餐吃什麼這類無關緊要的內容。當我看完大半本書後,我隱約明白用意;在我又看完幾部地海後,我對此已沒成見。因為很多難以用文字描述的東西就是由這些大量的「無關緊要」所構成,並非單純的景致,而是一種氛圍。

打個比方,假如要描述一個人的落魄,現在的網路小說可能只說:「那人穿著破破爛爛地走在街頭。」便結束了;傳統小說則會描述得更細:「那人頭髮糾結成團,衣服領口處與下擺有三處補丁,材質是荒地常見的枯黃麻布。靠村口的花店老闆是位中年婦人,穿著藍布針織印花圍裙,不時皺眉望向那道人影,酸澀的氣味連花香都掩蓋不住。」

這兩種描述方式看起來就目的而言是沒差的,那麼為何不用簡單的方式描述就好?因為後者的形象較為鮮明。花店與花店老闆完全是襯托物,那人有多落魄也不重要,可是有了這些看似累贅的描述,「落魄」便不再是字面上的意思,讓你能有更清晰的感受。而這樣的描述一旦多了,甚至不需作者抒寫,你都能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內心想法、其他地區的風土民情等等,而不是只有那個地方叫什麼名字、有什麼大事或名人這種有如歷史記載般死寂。

於是故事不再只是紙上的文字,而是經由你的想像活在你心中,那怕現實中不存在,你也能有身歷其境的感受,也就是很深的代入感。這就是小說--由想像造就的魅力。

 

有句話說:「最美的東西只存在於想像。」我想就是這個道理。

前面提到有關傳統小說與網路小說,雖然我把讚美之詞給了前者,事實上兩者各有優劣。傳統小說需要耐心閱讀,屬於晚熟型,寫得好的話會有更深的意境;網路小說節奏較快,注重凸顯重點,能讓我們快速理解故事框架,只是如此一來,看到的也會有所侷限,所謂內涵--只可意會不可言喻的部分,也就相對稀少。

我看得較多的則是網路小說,倒不是傳統小說不好,只是在現在社會的大環境下,什麼都要求快,我很難靜下心來閱讀。而網路小說只需上網便能看,故事快熟,有如速食般生活調劑,看得自然比前者多。所以我以後貼在部落格中的書評文也以網路小說為主,那些是我覺得不錯或者有特點的書,若看了書評感覺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,希望那樣的故事你也能喜歡。



我看著小說,那是別人的夢,我細細地感受著,於是那成為我的夢……

他們說不要作夢,要面對現實。

但就是因為現實不存在,我才在夢裡尋找那份美好。

能作夢時,我努力去感受並且記住。

若連這都沒有,現實豈不是太殘酷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小說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謎 的頭像
    阿謎

    文字中的世界

    阿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